热门资讯

北京公租房相关热点问题解答

发布时间:2023-04-03 19:13:03

内容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汇:北京公租房,北京公租房相关热点问题解答

内容简介

1、北京公租房租赁期限是如何规定的?答: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由双方约定,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可以按月、季或年收取,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2、租房合同期满后,承租人需要续租的,怎样提出申请?答: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需要续

1、北京公租房租赁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由双方约定,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可以按月、季或年收取,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2、租房合同期满后,承租人需要续租的,怎样提出申请?

答: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需要续租的,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向原申请所在地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复核,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产权单位办理续租手续;不符合的不再续租,承租人应退出住房。

3、住进公租房的家庭未来因收入增长,或购买新房,不再符合公租房租住标准,怎么办?

答:公租房租住家庭成员购买、受赠、继承或租赁其他住房后,如住房情况不再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应当退出公租房。

4、“三房”轮候家庭外的其他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时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答:(1).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无法提供居民身份证件的,须提供户籍所在地户籍管理部门或团级以上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标明身份证件号码。)
  (2).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户口簿。外省市在京工作人员提供本市机关出具的同期暂住证明。
  (3).已婚家庭成员的婚姻证明,离异的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民事调解书。
  (4).《房屋租赁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产权单位的证明),包括申请家庭地址、户口所在地地址、户口迁入本地原地址及他处住房等。
  (5).原住房已拆迁的,需提供拆迁补偿协议。
  (6).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提供社保部门出具的缴存人社会保险缴纳信息凭证,如:《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信息对帐单》或《参保职工四险缴费情况表》等 。
  (7).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提供的公积金管理部门出具的缴存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个人信息》,或受托银行经办网点为缴存人打印并加盖“住房公积金结息对账专用章”的《住房公积金查询书》、《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明细》、“住房公积金对帐簿”。
  (8).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包括完税证、缴款书、代扣代收税款凭证或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9).本市工作单位提供的加盖公章的就业单位资料复印件。
  (10).优抚家庭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优抚证明。
  (11).家庭成员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出具的收入证明,离退休人员需提供由管理部门出具的领取离退休费的有关凭证,失业人员需提供由管理部门出具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标准的证明。
  (12).申请家庭成员有重残人员的,需提供本市区(县)残联出具的重残证明。
  (13).申请家庭成员中有患大病的,需提供本市区(县)级医疗机构出具的大病诊断证明。
  (14).劳模家庭须提供市总工会出具的省部级劳动模范证明。
  (15).成年孤儿提供本市民政部门出具的成年孤儿安置证明。5、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有何特点?

答:(1)、实行市场定价、分档补贴,负担水平更为公平合理。
  (2)、实行租补分离,承租人先向产权单位全额交纳租金,政府再按标准向承租人发补贴。承租人、产权单位、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既有利于公租房事业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使居民增强租金负担能力。
  (3)、租金补贴采取“明补”方式,承租人必须符合申请条件,才能得到相应的租金补贴,如果达不到申请条件或者已经不再符合申请条件,不予或停发补贴,将以市场租金标准租住公租房,有利于建立公租房退出机制。
  (4)、租金补贴覆盖范围较广,除原有的廉租家庭申请领取租金补贴外,部分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轮候家庭承租公租房的,也纳入公租房租金补贴范围,如三口之家,家庭月收入低于7200元且满足一定条件的,都可以申请租金补贴。
  (5)、公租房租金补贴水平坚持低水平起步,申请对象及租金补贴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本市经济状况、居民收入、公租房租金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
  (6)、公租房租金实行双重优惠。一是本市公租房租金定价低于市场租金;二是对于部分家庭实行了补贴。

7、公租房租金补贴标准是怎样的?

答:

家庭类型

租金补贴占 房屋租金的比例

租金补贴 建筑面积上限

取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资格的城市低保家庭

95%

50平方米

取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资格的其他家庭

90%

取得廉租住房市场租金补贴资格的家庭

70%

人均月收入1200元及以下的其他家庭

50%

60平方米

人均月收入在1200元(不含)以上1800元(含)以下的其他家庭

25%

人均月收入在1800元(不含)以上2400元(含)以下的其他家庭

10%